美篇:从中老年社区到职场 “痛点”
也许你没听说过美篇这个 APP,但年初那个颇具争议的 “前浪” 视频,它的制作方就是美篇。还有 2017 年的鸿茅药酒事件,谭医生在美篇上发表了《中国神酒,鸿茅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》一文,揭穿了骗局。
本质上,你可以把美篇看作是父母朋友圈的拓展版。美篇官网介绍它是 “记录与表达自我的社区 APP”,是 “2 亿熟龄人的聚集地”,说得很有文化,其实就是中老年版的小红书。在美篇上,中老年人可以像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一样,随意抒发心情,评论社会时事,有理有据、逻辑清晰。这里的昵称都是 “花开富贵”“平安喜乐”“带刺玫瑰” 这类充满美好寓意的。我刚打开软件时,系统推荐的好友昵称也都是 “上善若水”“幽谷幽兰”。
然而,当我在美篇里搜索昵称,发现有上百个 “小张睡不醒”“小李睡不醒”,上千个 “不吃香菜”,头像还都是动漫小女生的自拍时,就知道情况有变。这个软件已经被年轻女性 “入侵” 了。而且,美篇原本有个漂流瓶功能,里面的内容原本都是吟诗作对、“早安晚安陌生人”,但年轻群体进来后,总能发现一些与这里氛围不太搭的漂流瓶。
年轻女性涌入美篇并非出于喜爱,而是被逼无奈。因为在各大社交网站上,总能看到对美篇的吐槽。受美篇 “折磨” 的大多是幼师、教师或者事业单位人员,比如不少银行柜员也得写美篇。有人说幼儿园里有带不完的小孩和做不完的美篇,甚至将其称为 “幼师天敌”。各种节日主题活动都得做美篇,还有老师会在凌晨 4 点收到领导要求做美篇的微信。从教研报告、会议总结到活动宣传,哪怕领导只是随手拍了几张照片,也可能半夜让你编辑好美篇发表出去。“如何写好美篇” 成了新时代教师的必备技能,在豆瓣的教师小组里,全是萌新老师被美篇支配的恐惧。
有些机灵的老师会把美篇任务交给学生,但更多老师选择找美篇代写。在小红书上能看到很多美篇文案分享和制作教程,在某宝上输入关键词,能找到很多美篇代写代制作的店铺,其中不乏月销量 5000 + 的。从评论区可以看出,很多都是老师给的好评。
可是,老师们费了那么大心血,熬夜改了一遍又一遍,这些美篇达到宣传效果了吗?并没有。这类内容的阅读量大多只有几十几百,毕竟美篇里主要是中老年人,没人对学校活动感兴趣,贡献阅读量的绝大部分是微信家长群里的家长。很大程度上,美篇成了维护面子工程的工具,上面的内容阅读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要是你鼓起勇气问领导做这些有没有必要,领导一般会语重心长地说 “事事留痕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