哇塞,微软真的太厉害了!居然免费开放了新的文生图功能,这确实让人满怀期待。那咱们一起来看看 Bing Image Creator(文中 “in magic” 推测是表述错误,这里以 Bing Image Creator 为准)的表现,顺便对比一下它和 Midjourney,看看究竟哪个更胜一筹。
首先,我们打开 Bing 网站(这里 “in way to” 表述不太清晰,推测是打开网站的意思),后面我还会给大家分享一个更便捷的入口。不得不说,微软确实有两把刷子。第一次进入的时候,会看到相关规则。在探索创意的界面中,会给出一个提示,这应该算是最基本的指令要求了,即确保你的提示语中包含名词、形容词、动词以及艺术风格,这些元素将有助于人工智能程序生成符合特定要求的图像。
那我们来实际测试一下。输入指令 “一只可爱的猫咪正在晒太阳,皮克斯风格”。哇,生成的效果还挺不错的呢!接着再试一个,“一只可爱的猫咪正在晒太阳,宫崎骏风格”,嗯,这个效果也还可以。再来尝试一下人物肖像方面的,输入 “一名可爱的少女在海边奔跑,真实的肖像”。远看的话,感觉还行,但是点开仔细一看,哎呀,翻车了,细节方面真的是惨不忍睹。
接下来,我们把这几个同样的指令翻译成英文,看看 Midjourney 的出图效果如何。当输入皮克斯风格的指令时,嗯?感觉它呈现出的皮克斯风格好像不太固定呢。不过,生成的那只猫咪的细节处理得可真是精致啊,让人看了都忍不住想伸手摸一摸。再看宫崎骏风格的指令,Midjourney 对这个风格把握得相当到位,光线效果也很棒。输入关于女孩肖像的指令,生成的肖像真的很有韵味,看起来稍微成熟一些。
我们把 “肖像” 替换成 “照片” 再试试,选一张生成的图片来看,人物身体和面部的比例确实处理得很不错。当然啦,Midjourney 还能做得更出色,不过这需要更精确的指令描述。
最后,给大家分享一个可以快速进入 Bing Image Creator 的通道。在 Bing 的聊天窗口中,选择一个更具创造力的模型,就可以直接在聊天过程中让它生成图片啦。比如,让它生成一张穿梭在丛林中的猴子,很快,猴子的图像就呈现出来了。它还贴心地提示你可以给猴子加上一根香蕉,当输入指令后,香蕉也出现了,真的挺有意思的,大家都可以去试试看。